在美國住了十年,之間從華人稀少的地方搬去中國城兩三個的城市(我家巷口還有日本便利超商!),又搬來沒車像沒腳的地方。十年來,從沒車到有車,又賣了車只好抱20磅白米坐地鐵走路回家(當然現在又有車)。雖然稱不上什麼地方都住過,但至少算是看過華人多少的兩極。
![]()  | 
| 跟朋友去城裡補貨 | 
那到底要從台灣帶什麼呢? 有些小東西不佔空間或是美國有可是不好用或貴鬆鬆或品質可疑(中國產品尤其),那我們就還是選擇從台灣帶來。
當然,依照你所去的區域,你會有不同的需求(如有沒有交通工具、華人超市等),所以學長姐的建議還是很重要的! 底下是個人住過幾個不同城市的綜合感想,僅供各位參考(我會繼續補充):
生活雜貨:
- 折疊傘
 - 空白DVD
 
廚房雜貨:
- 大把的菜刀
 - 筷子(因為家裡很多)
 - 舀湯的大小湯匙
 - 大碗公(吃麵喝湯好用,在這我怕買到中國製的)
 - 悶燒鍋(在美國買燉鍋 slow cooker 也可)
 
個人用品:
- 吸油面紙
 - 日系化妝、保養品
 - 面速力達母/曼秀雷敦
 - 妙鼻貼
 - 小包面紙
 - 化妝棉
 - 拋棄式隱形眼鏡(這些東西在美國需要處方箋,硬式在美國配還蠻便宜)
 - 眼鏡
 - 細的立可白跟立可帶
 - 筆(如果你有慣用的極細簽字筆的話,不然便宜或免費的原子筆到處都是...)
 
每次補貨食材:
- 乾香菇(大、小朵)
 - 黑、白木耳(乾)
 - 整顆的榨菜(真空包裝)
 - 豆鼓(乾的或罐裝,蒸魚很好用)
 - 中藥材: 蓮子、薏仁、紅棗、枸杞、四神湯、藥燉排骨、四物、筍絲、乾辣椒、八角等
 - 愛玉子(及搓揉的布袋)
 - 康寶湯包 (玉米濃湯、海鮮濃湯、酸辣湯等,華人超市有賣,不過我們這賣的不便宜)
 - 茶葉/茶包
 - 零嘴 (我家老公帶台灣好事多買的兩箱Kid-O...)
 - 醬油膏 (我們家就是愛吃西螺丸莊醬油膏,現在我們這的超市有賣,不然我以前真的是用扛來的...)
 
這些食材美國不見得買不到,會從台灣買的原因不外乎:
1) 這裡賣的常是中國貨或品質不甚好;
2) 這邊有賣不過貴得不像話;
3) 台灣習慣的品牌;
4) 容易打包,回美國時可以隨便塞行李箱。
延伸閱讀:

8 回應:
我也是每次回台灣都會補一堆乾貨,這裡買到的不是品質很糟就是大陸進口。菜刀實在是個很重要的東西,其它我就愈來愈懶了,有甚麼就用甚麼;還好我是用美系的保養品 :P
住久了習慣會漸漸改變,不過就是吃的這點還是得堅持,畢竟吃下肚的東西得小心些! (抹臉上的我早就隨便買美國的啦!)
感謝分享!
如果可以補充的話,曼秀雷敦其實美國買的到,target跟walmart都買的到,Mentholatum!
我本來也不知道,是我家爸爸堅持要美國製的,才去問到的!
據他本人的說法,美國製的比較純??!!
謝謝Emmy提醒,其實我也有看到過啦,不過我家老媽堅持日本製的比較純... 個人用過以後覺得日本的(跟台灣製的比)涼比較久,倒是沒跟美國的比較過! 也許好不容易把家中兩大慣用完可以去實驗看看!
謝謝您的分享..有個小小的疑問是:例如帶那些乾貨或者是藥材包進美國時,入境的表格到底要不要填Food阿??
謝謝您的回應唷
我們入美國海關填表都一定申報有食物喔! (畢竟連餅乾都是食物了...) 海關人員問的時候我們通常都說 cookies, tea, dried mushrooms 之類的,然後他會問有沒有肉或水果,我們當然是說沒有(也不敢冒險帶)。我來回美國那麼多次,每次都寫有食物,印象中只被檢查三次,其中也只有一次是打開檢查,其他都是再過X光機一次而已。還是誠實為上喔!
我覺得筆是一定一定要帶的,這裡好像只有那種很粗的那種原子筆。個人覺得不是很好用。我習慣用鋼筆。
想請問美國賣的象印電子鍋跟台灣賣的有差別嗎?
另外,美國有沒有類似悶燒鍋不用電的鍋子阿! slow cooker 看起來很耗電, 若出外野餐還有電源線感覺很不好
張貼留言
請留言給阿P和雞屁股先生!